他同恩师一起订下这条破关之计,必不会为陈泰所察。
你注视着纸上的这道题目, 离开长安前被你放在半位面里, 刚刚拿出来吃下去的点心在你的肚子里正缓慢地开始消化, 那里面不仅有鸡蛋、牛奶、面粉、精制糖、蜂蜜、果仁, 还有一些水果蜜饯。
……咳, 你的思维发散了一下,又被你拉了回来。
总而言之,如果你是陈泰,你首先要思考这支蜀军的目标。
阳城广积粮草,取之的确合情合理,但翻山越岭,轻装迂回,不能带攻城兵器,也不能带足够粮草辎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这不成了魏延的子午谷计划了吗?
你抬起头看向丞相,“我知道谁是主帅吗?”
丞相羽扇轻挥,微笑着摇了摇头。
行呗,你是陈泰,你什么都不知道,你继续思考。
即使是魏延那个十分疯批的子午谷计划,它毕竟也有一个“看起来很美”的目标,也就是长安。
而眼下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打下阳城,蜀军能获得什么呢?
阳城虽有粮草,但洛阳此时兵强马壮,并不需要上党郡来给它输血。
除非蒲坂蜀军意欲北上攻打并州,这支翻山越岭的蜀军作为偏军奇兵来用,那确实就还好。
……但你仍然觉得这个理由也不够合理。
如果你此时带领魏军出关,这千余蜀军必定四散奔逃,伤亡惨重。
陈泰与你几乎同龄,初出茅庐,在武将之中并无军功可足称道,堪称黄口小儿。
若能阻击这些意欲偷袭箕关的蜀军,将会是一场能令他在三军之中扬名吐气的胜利。
……但对于蜀军而言,这样的风险只为拿一个阳城,值得吗?
自从渭北一战,攻破潼关后,蜀军士气日涨,并不需要这种破釜沉舟的胜利。
比起阳城,箕关似乎更有价值一些。
你按照陆逊教你的那些,山地作战的思路一寸寸去斟酌地图,一个想法跳出了你的脑子。
【会不会有蜀兵埋伏在侧,等待出关的魏军呢?】
天色昏暗,也该开饭了。
姜维同其余兵士吃的没什么不同,腰间的皮袋里装满了炒好的粟米,里面加了些盐巴,抓一把塞在嘴里,若是觉得难以下咽,就喝一口带来的水。
他们已经吃了两天的冷饭,喝了两天的冷水,好在营中军医事先为他们调配了各种防腹泻的药丸,倒还能撑得住。
不能生火的缘故也很简单,这三千伏兵藏在箕关十里外的山坳里,小心翼翼,不能有半点松懈。
他抬头看了看天,晚霞千里。
金乌渐落,寒潭中的水汽裹着凉气慢慢弥漫上来。
姜维紧了紧身上的衣衫,士兵们也各自翻出了预先备好的毡毯。
春夜寒凉,何况露宿。
箕关依旧一片沉静,不见半分动静。
蜀兵欲取箕关,该将伏兵设在哪里?
箕关东南处十里有一慎郎潭,为数座小山峰所围,位置正好。
你全神贯注的调出一个预言法术,搜集了一下周围信息——这座水潭据传是前汉时得道真仙兰公斩孽龙之处,寒气逼人,鸟兽无踪,山民敬畏,除却祭祀山神之日外,寻常从不涉足于此。
感知了一下海拔高度,再比较一下距离,你觉得这里刚刚好。
那么,你要按兵不动,等蜀军自己离开吗?
不,你对仕途没什么兴趣,但陈泰不同,这处山坳中至少能埋伏数千人,若能全歼,必为大功一件。
尤其是在魏国节节败退的此时,这桩战功会带来比陈泰想象中还要更加甜美的犒赏。
所以冒险也是值得的。
【你要如何才能全歼埋伏在慎郎潭的蜀军呢?】
寒夜凄清。
蒋琬虽竭尽所能调度粮草,令军中将士得以足衣足食,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大多数蜀兵到得夜间,仍然是什么都看不清的。
即使明月初升,能在不点火把的前提下担任斥候者,亦不过百里挑一。
在这样的前提下,姜维更不敢放心踏实的睡觉。
兵卒们为他找到一处避风的山洞,又以药粉驱了毒虫,但里面仍然潮湿寒凉,他每睡一会儿,总要起来走走。
这是他在王屋山中度过的第三夜,也令他内心有些瞧不起与他几乎同龄的陈泰——准确说来,陈泰比他还年长了两岁,但仍然被他在心中蔑称为“黄口小儿”。
在山中缓慢前行,以作诱饵的五百士卒断断续续,已经走尽了。
那数百蜀兵衣衫褴褛,面目疲惫,明明便是不计一切的弄险莽夫所为。
他将战功捧于那人面前,竟也不敢出关来取吗?
——黄口小儿!
箕关并非潼关那般“泥丸可塞”的雄关绝境,即使是潼关,也可以绕蒲坂而行,箕关更是如此。
只要不怕山险重重,又能抛弃辎重,以险峻而言,王屋山远非秦岭可比。
也就是说,若你是陈泰,关前出兵或为蜀军所察,那你大可自关后出兵,绕行数十里,悄然而至慎郎潭。
……制订这样的一个战斗计划真累。
你转过头去看了看用过晡食的丞相,他正享受这一点难得的休息时间,以手支额,闭目养神,给了你一个侧脸。
天色暗了,帐内点起了灯火。